饭岛全刺沙蚕

Nectoneanthes ijimai   Izuka
   

  199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标本采集地 浙江嵊泗列岛(潮间带),广西(北部湾),香港(潮下带)东海(水深13—63 m),南海(水深12—89 m)。对底质似要求不严,在粗砂、砂质泥、粉砂质软泥和软泥底中均采到。
形态特征不完整标本的体长12 mm,体宽(含疣足)3,5 mm,具25个刚节。酒精标本无色。

A.吻背面观;B.吻腹面观;C.第1对疣足前面观;D.第10对疣足前面观;E.体中部疣足后面观; F.另一个体体后部疣足后面观;G.复型等齿刺状刚毛;H.复型异齿刺状刚毛。
口前叶似三角形,触手短小,触角大、端节小球形。2对小眼呈梯形排列于口前叶。触须4对,最长触须后伸可达第6刚节。
吻除I、Ⅲ、V区外,皆具圆锥状颚齿。颚齿在各区的数目和排列为:Ⅱ区9—10个为2斜排,Ⅳ区8—9个为1堆,Ⅵ区8—9个呈1圆形堆,Ⅶ、Ⅷ区颚齿3横排、其间掺有零散的小齿。大颚具侧齿3—6个(图96 A—B)。
前2对单叶型疣足小,背腹须和舌叶均为末端尖的指状(图96 C)。体前部双叶型疣足很大(约有10对),为前2对单叶型疣足的2倍,背须长于腹须,具3个尖指状的背舌叶(含背刚叶)(图96 D)。从体中部开始,疣足上背舌叶膨大变宽,为中间具凹陷的叶片状,背须位于其凹陷中(图96 E)。再往后,疣足上背舌叶凹陷上部椭圆形、下部圆且末端尖(图96 F)。
疣足背腹刚毛皆为复型等齿刺状(图96 G),亦掺有非典型的复型异齿刺状刚毛(图96 H)。

分类讨论

我国的标本具卵,但未见变形,Imajima(1972)未提及异沙蚕体。据Izu- ka(1912)报道,成熟个体与正常个体间的区别不大,口前叶无变化,眼不大亦无晶体,但腹刚叶向两侧扩展,腹须基部具椭圆形突起,桨状刚毛替代了复型刺状刚毛,雌虫的体腔和疣足内充满了卵。